一个基本问题
首先,教育与社会和人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的基本问题。同样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关系问题。
在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提升国民素质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所谓现代化,不能只讲物质状态的现代化,而且必须关注精神层面的、国民素质的现代化。因此,要首先确立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位、“教育第一”的理念,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和人的现代化这样一种地位、并进而阐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可以看作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
两个核心问题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在整个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扣住这两个核心问题。真正把质量和公平两者都抓好,并且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质量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满足程度。而提高质量也是永远在路上,或者说是永恒的主题。为了提高质量,需要进行体制改革,需要外部的各种环境条件,改革的最深处是教学的改革。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成效不够显著,关键在于没有真正调动广大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合理,就有观察的角度问题讲合理性、讲公平的时候,各个人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一样,这就需要寻求其中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首先是入学机会的公平,这是基本的公平。而选择性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保证竞争性机会的公平。我们所要的教育公平并不是均等公平,而是教育机会的有教无类、教育过程的因材施教、教育结果的人尽其才。
三个重点问题
面对教育发展的现实矛盾,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高举可持续发展的旗帜,用发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过程当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
发展愿景,就是确立可实现的发展目标。可以预期,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普及化门槛,2030年超过60%、也可能接近70%,这是可以通过人口模型测算的。同时还要使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结构体系更加合理,一批学科跃居世界前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发展道路,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可持续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强调的是这么一个大国,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要避免那种一个模式、一种类型、一个层次以及治理上的单一化,更要强调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功能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健康性,强调可持续发展
发展动力,就是坚持改革创新、合作开放。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有新高度,包括面对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应用,创新教育教学的形式,在应用新技术中实现超越西方国家。教育的合作开放,要有新境界。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在与外国交往中是以“追赶者”的姿态出现的,现在我们在许多方面是“并行者”,今后随着国家强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以“领跑者”姿态做的事。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的姿态参加国际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另一方面要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步入合作开放的新境界。
七个关键领域
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该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
第一,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主要是从理念上和制度上强调“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工作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要特别注意18岁到22岁这个青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青年期形象地比作“小麦的灌浆期”,这个时期做不好,就会耽误一年的收成。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注重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涌现人才和实践中磨练成才的基本道理。
第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成效。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实施现代化的过程中是作为一个关键领域提出来的,而且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两个概念区别开来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讲的是具体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活动、包括一些专门的课程,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宽口径的,是关系整个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性的问题,国务院文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讲的就是方向性的、全面的、涉及教育全过程的改革问题。
第三,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提升全球竞争力为重点,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
第四,创新高校人才管理与评价制度,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这是教育现代化根基。我国现在有154万教师,生师比偏高,教师数量还不够,应该有所增加。虽然教师有高学历,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但是在能力上还存在不足,学历不等于能力,对国情了解不够、实践经验不够,师德水平和执教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所以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大领域任务抓好。
第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增强型高教发展模式。不仅是简单的课堂上用的那些信息化的一些手段,也不仅仅是今天讲的我们教学过程中的融合,而且特别强调在信息化条件下整个学校制度可能发生的变化。
第六,促进更广泛的国际开放与合作,力争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成员,要有足够的发言权,推动我国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的提升。
第七,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功能再造、系统转型,形成多样化、开放性、协调性的高等教育新体系。现有的体系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要求,其功能也不够完备,也许现有的一些功能今后应该丢掉,高等教育要适应未来的发展,一定要在功能上进一步发展;也包括现在的学校体系如何更好发展,构成完备、协调、多样、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些都是很大的课题,要作为重要的领域提出来。
(本文摘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高峰论坛的主题发言)